【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47行走於夾縫之間

47 1

我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寫文章,沒有講話了。
寫文章這件事情很奇怪,
如果你常在做的話,要把內心的想法訴說成文字,是一件很流暢的事情。
但久了沒有做,就會開始把那個想法
都塞起來,導致好像就跟外界失聯似的 。

2023年新目標?

原本我打算寫一下今年的回顧,
10年目標的回顧
不是都有這種東西嗎?
每到年底的時候,今年到底做了什麼呢?
明年又要做什麼呢?


這類的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就會層出不窮的開始浮濫
的出現在我的FB貼文裡面,
彷彿大家都有光輝燦爛的
成就跟目標要達成。
我想我,還是有點羨慕吧?
回顧過往的時候,我大概只會概括一句
「還不夠好」
然後看向明年「還要更好」
持續了5年的10年目標,
我覺得自己到達了某個分水嶺。


也是我這陣子沈潛了快1個月的體悟,
我在自我體悟的要求,
是每個禮拜都要能更新自己的見解跟思維,
如果沒有,就會覺得自己陳舊不已。
在這5年來,我每年都在跳級,
儘管外界看不大出來,
但我知道自己每年都有跨出舒適圈,
巨幅的增長。

2022年回顧

我在今年最大的躍升,
是在年初搬出來住之後,第一次自己獨居,
能夠好好的打理自己的生活,
習慣自己獨立,努力面對知識變現、
養活自己的問題
沒有搬回家或者搬去老公家住。
同時我還去面對自己最弱的短板,
商業思維和邏輯思考的部分,
而且直接選擇在我認知裡,
商業教學最厲害,課最硬難度又高的講師訓。
學習商業知識、邏輯思維,
和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的
老闆、企業家、主管等等專業人士當同學,
在他們面前秀出自己小白的簡報
開讀書會等等。


做到這樣,我應該很努力了吧?
我真的很努力了對吧?
我這麼問自己。
但是凡事必有極限,
我在第5年遇到了
「還不夠好」,「還要更好」
這樣逼自己還要更好的極限點。
我沒辦法再逼自己更好了。
我沒辦法再不斷證明,
自己是個很有用的人了。


第五年要結束,我要邁向第六年。
但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要去哪裡。
追尋了五年,我對自己還是這麼的陌生。
這陣子去書店、跟不同的人聊一聊,
我才明白,原來我那麼認真的
追尋我的10個十年目標,
其實是一種近乎偏執的「我執」的執著,
而且認為只要去做某件事,就要達到某種成果。


我沒辦法沒有目的的,只是為了做這件事情,
那必須可以量化,必須變成數字或是某個標籤、能形容我的關鍵字。

與楊默對話

「你就像有很多外套,硬穿進不適合自己的外套,不舒服還是要硬套進去,你得靠著外套,才能展現你自己的樣子。」蟬雨越讀店主 楊默對我的追求,下了這樣的評語。


「你必須要明白,有些事是要累積底蘊的,像讀書會,他不是一年就可以做的好,沒有把基本功打好,你怎麼會有質?沒有質,你怎麼會有量?」
「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楊默看著我
「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我呆呆的重複她的話。


不穿外套的我,想要做的是什麼?
「…..我不知道,我有想過,或許我想成為什麼書都可以拆成活動的閱讀老師?
我覺得挑感興趣的書,拆讀書會或花時間,用我喜歡想表達的方式,聲音、文字、繪圖表達出來吧?可是那樣很浪費時間,而且很沒有效率,也不能賺錢,它有什麼用…」我囁嚅的說。


「你是人,你不是工具;你不把自己當人,別人也不會把你當人,換言之當你把自己當工具,你也不把別人當人看。」楊默說

遺忘的自我

講出口我才發現,
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方式,
是從認識自己的喜好開始的,
會被什麼東西觸動,會對什麼事情感興趣,甚麼會感到不舒服⋯⋯
而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把那些覺得沒有用、沒有效率的感受,扼殺了。
只要能達到目標,不管我感覺
多麽焦慮、恐懼那都不是最重要,
儘管害怕,能達到目的就是一種成功。
焦慮、恐懼,那不是正常的嗎?


真的承受不了吃藥就好了,
跨出舒適圈害怕是正常的,
我也是因為跨出去才學到東西不是嗎?
但就在不斷忽視自己的感受中,
我反而把自己越推越遠,
我認為沒什麼用的事,
對我來說才是真正想要做的事。
在第5年的分水嶺,我覺得,
要放棄這樣的想法了。

以喜悅為出發點的新目標

明年的目標,我決定面對自己這樣的課題
對談後我發現,人生不止這10年,
再這樣下去,我可能撐不到10年就垮了。
就努力從能,我嘗試
不要再證明自己是有價值,
摸索自己想要做什麼開始吧?
從能讓我喜悅的方式開始,
有興趣的事就去聽一聽,看一看,
但不要非得完成什麼不可。


也許是把目標放旁邊,
要累積身為人的底蘊氣質的時候了,
把喜悅放在前面變成自己的習慣,
也許我就不會老是在焦慮的邊緣折磨自己
能用溫和、彈性,適合自己的方式
選擇方向讓自己成長。
把這樣的內修課題,列為我明年的目標
希望明年會有很多收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