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傳記電影《本來面目》觀後心得

晚上看了聖嚴法師的傳記電影《本來面目》
這部片是在蟬雨越讀獨立書店
一個學佛的朋友介紹給我的。

46

我跟他說,我一直都在追尋著什麼,可是,我卻不知道我要到哪裡去,
只是有一個驅動力讓我不停的往前走。
「我只覺得,這些年,我看了那麽多的書,尋找這個世界的答案,對自我的答案,蒐集了許多的碎片,但仍然還是少了點什麼,你說,會不會佛學裡,有我要的答案,或是碎片藏在裡面?」


我感覺好奇,想要看看,但我對於佛教的那些經文、那些傳統沉悶的印象,去了解佛學實在不感興趣。

流浪者之歌

朋友問我:「那《流浪者之歌》你看過了沒有?」
我回答:「看過了。」
出版100年,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赫曼·赫塞的代表作,敘述像詩一樣美的,佛陀的一生。

46 2 1
流浪者之歌有很多版本,推薦這個版本的翻譯,比較流暢

博客來書籍連結:
《流浪者之歌》

佛陀 一個覺醒的人

「那我這本《佛陀 一個覺醒的人》借你,流浪者之歌你看完了,這本你可以。」朋友把閨蜜要還給他的書遞給了我。
封面是簡樸的黑色,中間一點燙金的圓,和佛陀BUDDHA金色的字。
「這都是外國人寫的,關於佛陀的故事。」他說

46 3

博客來書籍連結:
《佛陀 一個覺醒的人》


「還有你可以看一個叫本來面目的傳記電影,是拍聖嚴法師的故事。」
聖嚴法師?那是誰?
紀錄了片名,回家後幾天忙碌,也就先放著。

趁著週五晚上10點,我做了晚餐,忽然想起來這部片,
Youtube 上有整部片,兩個小時的電影,開放給所有人看。

《本來面目》完整影片連結

片長快2個小時,很值得慢慢觀影

本來面目的故事

我一邊吃著飯,看著這部片,沒想到是真人混動畫在裡面,
而且配樂和拍攝極為細緻和細膩。

故事一開始,聖嚴法師站在美國的街頭,
要在美國弘揚佛法,遇到的人事物。
鏡頭在中途一路轉到他年輕剛出家的時候,他出身在充滿戰爭的時代,
前後受到好幾個師父不同的教誨,在他人生當中一一放下許多執著的事情。


他為了重振佛法,後來還去了日本學習佛法,被不諒解和排擠,
拿到學位回來台灣後,沒有人要理他,
於是他又去了美國。

他的年輕時雖有弘揚佛法的志向,但前半生不斷漂泊、被視為異類,
也有很多人追隨他,
在後來好像穩定了,信徒變多也有自己的寺廟
但政府的土地法規異動,寺廟面積得縮小,於是他買下一個面海的山坡地,
發下大願要建一個叫做「法鼓山」的佛教山。

整座山都是寺,還有佛教學校、講堂的地方。
這時我才知道,學佛的舅媽跟我說,她會去法鼓山上當義工,
原來是這位師父建起來的。

當聖嚴師父逐漸老去,他依然身教言教弟子們,何謂慈悲,何謂放下。影片穿插他和弟子的對話、他去921大地震的現場幫忙;他腎臟不好開始洗腎;他90歲高齡還在錄製開春影片….
有一些看似很平常的對話,卻戳到我的淚點,
整整淚崩到影片結束。

本來面目片中戳淚金句

影片裡面有幾場對話我淚崩的最兇,感動和感慨,他的金句讓我一直心頭一緊,又鬆開似的覺得深有體會

  • 面對要切除腎臟時,醫生問聖嚴法師會不會痛,他說:「會痛,可是不苦。」
  • 弟子問:「師父,你跟我說心平氣和的,要很用力,我還是不明白,要怎麼很用力的,心平氣和….」
  • 聖嚴法師說:「心平氣和的意思是,就是不急躁,但是很努力,歡喜地,很輕鬆地。」
    (天哪,這句我整個爆哭,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的)
  • 在法鼓山剛建立時,聖嚴法師忙到其他人都跟他說要休息,他說:「忙忙忙,忙的快樂;累累累,累的歡喜。」

總結

我覺得這幾句話,好像被深深的鼓勵了。
推薦大家看這部片,
不一定是因為宗教,我覺得是一個人對於處世的智慧和慈悲展露出來的氣節,和一路走過來的酸甜苦辣,是很值得細細品味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